“我与利达同成长”征文
不知不觉中,我带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新生活的憧憬,伴随着公司成长了七年,先后参加了楚韵天下、利达花苑、利达华府、利达公馆、利达郡等项目建设。酸甜苦辣,冬去春来,从施工员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的转变,让自己懂得了责任的重大。仔细想来,一些人和事应该追记一下,回忆过去,同时鞭策现在的自己。
面对骨感的现实,如何突破成长瓶颈呢?还记得我刚进公司当实习生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怀揣着一颗壮志豪情的雄心,将这里当作我筑梦的舞台,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但是,经过几天的实操后,才知道现实并非想象的如此简单,现场的施工管理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许多,仅凭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到了工地上,面对手上的图纸,压根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一连好几个月搞得自己手忙脚乱。相比一般的实习生我是幸运的,因为项目技术负责人钟道生经理特意安排我给老施工员裴小俊师傅当“弟子”,说他资历深厚,可以跟着他多跑、多看、多学。起初,跟着裴师傅学放线,在后面拉拉尺子,看看仪器什么的。慢慢地,自己也掌握了一些技术要点。记得有一次,裴师傅因家里有事,请了几天假,而放线这个“大工程”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肩上。之前都是看别人做,等到自己去做的时候,心里顿时没了底气,总是担心会出错。果不其然,还是有一条轴线移位了5公分,事后我第一时间跟钟经理做了汇报,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帮忙把问题解决了,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这个行业做事,一定要自己亲自量、亲自算,亲自去核查,只有这样你才能睡得踏实。”是啊,万丈高楼平地起,丝毫差错都可能会成为一枚定时炸弹,随时爆发。
面对骨感的现实,如何跨越技术上的壁垒?2017年4月,我负责利达公馆后期的园建工作,当施工到9号楼后广场的时候,接到项目部的军令状, 要求在下雨之前把基础垫层浇筑出来。当时,我考虑到情况紧急,在没有充分考察好作业环境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就开始组织人员和设备施工,结果施工到一半挖机就陷进去了,怎么爬都爬不上来。后来,通过踏勘现场分析原因,才知道这里之前有个水坑,填土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必须重新选择施工方案进行软基处理。因为我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深知每个决定都事关重大。经过慎重考虑,我采纳了大家的建议,选择填砂。可是,挖机都陷进去了,砂又怎么运进去呢?新的问题让我焦头烂额,“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怕”,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后来,决定在广场的正中间用钢板铺路,让翻斗车配合挖机和人工进行换填。可当时都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到哪里弄钢板呢?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拨通了项目经理贺忠元的电话,并向他汇报了现场的情况。贺经理第一时间从疏港公路调来钢板,处理了这个大难题。最终,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们赶在雨前完成了浇筑。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自己的预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面对骨感的现实,如何让理想变得更丰满呢?唯有不断地学习才是唯一途径。我一直珍藏着自己还是施工员时所做的施工记录,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房建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工地作业的基本常识,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2015年大圣项目的一次培训会上,集团公司质安部张兴平部长讲述的,关于人机料法环的管控与沟通的重要性;张祖敏副部长讲解的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常识,以及宜昌分公司陈卫国总工传授的,用CAD把建施与结施进行合图,查找墙下无梁的方法。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见识的人也开始有所不同,慢慢意识到考证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越来越正规化,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各个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无证就会面临着可能失业。有了职称证、建造师证,你的级别将比别人高,就连退休金都会比普通人高出很多……”我在无意中听到了这一番话。那一刻,思想压力陡增,我开始倒逼着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学习,效率也在这种压力下有了很大提升,通过不懈努力先后取得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证书。
人生如一叶扁舟,撑船的正是自己。面对骨感的现实,唯一能改变的人只有自己。“把简单的事千百遍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大家都认为容易的事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的一段话。确实,只要在公司这个发展平台上,立足本职,争取每天“多做一点”,每件事都力争高质、高效地完成,那叩响成功之门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作者单位:公安县碧桂园利达郡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