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达集团“读党史 品名著 爱岗位”
读书活动征文选登——
与孩子共同成长
——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有感
房地产公司 黄元芳
作为一名宝妈,书买得倒是不少,大多都是怎样教育培养孩子的,但是一直都束之高阁,给自己的理由就是“太忙,没时间看”。趁着这次读书活动,想想家里的“藏书”,呵呵!“新书”还真不少。随便翻了翻书柜,《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映入眼帘,暖心的书名,想想这本书好像还是几位“大师”推荐给我的,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随着阅读的深入,感触颇深。
文章开头序言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读者的,不如说是写给每个家长和孩子们的。我和儿子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从他呀呀学语到会爬会走,我总是拿手机记录他的一举一动,深怕错过他成长的重要时刻。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了,我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他长大了,而我更重要使命的序幕才开启。
我一直坚信,为人父母,不仅是一个领路人,更是一名重要的陪伴者。工作之余,我和儿子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在陪伴他长大的过程中,我发现他自己在生活中也慢慢习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次旅行途中,他看到马路上的乞讨者,不由得停下脚步,拉着我的衣角,希望我能给他帮助。其实,我一眼就能看出,这位乞讨者表面上看似破烂,但其遭遇是真是假,还不得而知,大有博取他人同情之嫌,我拒绝了儿子的请求。谁知他竟给我讲起大道理来:“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要帮助他呀……”一字一语,有板有眼,直到我答应为止。或许这就是小孩子的世界,单纯,没有一点杂质,他的举动使我明白为善不必过分深究。
书中的很多事例和金句都能给人以启发。例如,“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爱啊”,是啊!孩子们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但是往往又被所谓的“爱”给绑架了。因为爱孩子,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习跳舞、唱歌、绘画、游泳等各项技能;因为爱孩子,让他们从小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因为爱孩子,双休日给他们报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其实我也是“以爱之名”大军中的一员,画画、跳舞、篮球、乐高、手脑速算等,没少报班。但是,我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与渴望。还记得那是他四岁的一个晚上,我发现儿子的被子里传来抽泣声,掀开一看,发现他正在掉眼泪,细细询问才得知,他不想去跳舞,对一个四岁多的小朋友来说蹲马步、仰卧起坐实在太累了,而且跳舞他根本不喜欢,他怕我难过才没敢说,一直在咬牙坚持着。再细看他的时间安排表,我才发现,几乎没有娱乐玩耍的时间。从小在应试教育制度下长大的我,又怎么能把自己的理想甩给孩子去实现呢?从容一点、宽松一点,给孩子喘口气,也让自己放松点,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他遇到的问题,而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更多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按捺住自己焦躁的情绪,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但是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只有在鞭策和呵斥中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有时看到身边的朋友,孩子犯错了,大人吼得歇斯底里,甚至还会动手,我也是其中之一。长期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孤独迷失的下一代。孩子就是孩子,他并不完美,我儿子有时也会把家里的白墙一转眼涂得面目全非,气得忍不住想打他……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发掘他们的长处,用鼓励唤醒孩子的心房、树立孩子的自信,助孩子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长大、成熟、进步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安妮拉模特说过的话,“养儿育女就是要学会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孩子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只要学会放手,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陪伴,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与孩子共同成长。